临朐县文广新局
2017年度公共文化服务开展情况汇报
2017年,我县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市有关工作部署,以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图书馆法》为抓手,采取各项措施,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扎实做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各方面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
结合年度提升建设目标任务,县文广新局积极与各镇(街、园、区)、各部门单位沟通,在做好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县委办、县府办《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方案》(临办发〔2016〕44号)文件要求,对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实施步骤、保障措施以及全县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目标任务、建设标准等进行了详细部署,为加快推进我县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全面提升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积极推进县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
县文化馆继续保持国家一级文化馆称号,县博物馆获得全省优秀博物馆称号,县图书馆通过第六次全国图书馆评估定级省市指标评审。在13个镇(街、园、区)建立县文化馆分馆、8个镇图书馆建立县图书馆分馆,在10个(村)社区分别建立县文化馆、图书馆服务点,实现了资源整合,打通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加快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大院)建设
制定出台了《2017年度全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大院)达标建设工作实施意见》(临政办字〔2017〕51号),明确目标任务和标准要求。强化资金使用管理,利用争取到的省市扶持资金500余万元,采购图书10万余册、电脑380台、棋牌桌椅464套、书橱411个、阅览桌椅136套、制度标牌128套,全部用于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省定贫困村文化大院达标和提升建设,全年共达标提升建设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大院)216处。目前,全县共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39处,达标率97.13%,114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实现文化脱贫。
三、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一)积极提升县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按照免费开放要求,“三馆一站”免费开放范围和标准不断提高。结合国家二级馆复评,县图书馆投资80多万元更新了图书、书架等设施,全面提升了阅览室等公共空间服务能力。县博物馆认真做好二级馆评估定级,获得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7项。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继续实施,全年完成电影放映3842场。推进“十百千”文化人才培训向基层倾斜,自6月份开始,在县文化馆分两期先后开设了合唱、舞蹈、古筝、二胡等培训课程,开展培训350余班次,形成了一支阵容庞大、门类齐全、活力四射的群众文化骨干队伍。
(二)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
第四届群众文化艺术节于2017年5月11日拉开帷幕,本届艺术节以“突出民俗文化精华、展现地方艺术魅力、同赏文化产业精品、共享节庆文化盛宴”为主要内容,共持续6个月时间,分四个板块,22项活动,把文化融入百姓生活,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以第四届群众文化艺术节统领文化活动开展,先后主办、承办“喜迎十九大·颂歌献给党”庆祝建党96周年文艺演出等各类文化活动300余场次,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不断提高。指导13处镇(街、园、区)开展“四个一”活动,打造了“出彩蒋峪”、“魅力冶源”、“幸福五井”等镇街活动品牌。结合中央和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决策部署组织开展了“走偏远山区 送文化下乡”走进贫困村和走进第一书记村文化惠民文艺演出活动,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三)不断推出文艺精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鼓励艺术精品创作。按程序做好第四届“文化艺术政府奖”评选,谭建国、张俊庆被评为“文化贡献奖”,歌曲《你是领路人》、国画《瑞雪纳祥》等7件作品被评为“艺术作品奖”,诗歌《黄花地》、散文《市井》等3件作品被评为“文学创作奖”;骨质瓷器年画文创产品、雕塑《十二生肖》、临朐山旺化石AR T恤衫系列等被评为“十大文化创意产品”。周姑戏《淌水崖》、歌曲《歌唱新农村》在央视戏曲频道《最佳拍档》栏目展示。小戏《担当》、小品《暖风吹进寒山峪》受邀参加“中华颂”第八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担当》获银奖。动画片《东镇沂山传奇》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完成备案公示、发行许可证办理后即可播出。
(四)着力做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科学拟定2017年度“十百千”文化人才培训计划,采取“订单式”培训方式,加强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业务培训。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积极与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潍坊工程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利用高等院校师资,开设戏曲演出、绘画创作培训班,并定期开展互访交流活动,提高了人才培养水平。2017年,临朐县文化馆组织人员参加省市组织的戏剧、书画、非遗、戏剧创作、数字化建设等项目的培训10余批次近30余人次,继续开展文化人才免费培训,创建文艺队伍200余支,培训次数5000余次,培训人员20余万人。
四、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一)加强馆舍建设
完成了《山东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陈列展览提升工程形式设计方案》,并通过专家评审。项目预算资金为664.25万元,已到位资金150万元,目前,正对展厅的展览大纲、展品分类、展示形式等进行修改完善。采购安装110联网报警设备,实现了110联网报警系统服务。
(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编制了《可移动文物保护项目计划书》。山旺化石、历史文物、佛教造像等6个可移动文物保护项目申报纳入文保项目申报三年计划。完成了朱虚故城、齐长城桲根腿段、崔芬墓考古勘探,江南亭、太平崮、朱虚故城等文保单位考古勘探、规划编制、本体保护取得新进展,到位资金181.8万元。对全县9处市级以上古建筑类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消防安全检查。
(三)实施互联网+中华文明项目
争取投资900多万元,与山东海岱文化遗产保护咨询服务中心合作实施“互联网·让临朐文物活起来”项目,目前已拟定展品,正深化数字化博物馆陈列大纲,规划设计展陈方式。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断深入
临朐手绘年画在省文化馆展出、周姑戏走进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活动。完成了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沂山传说、太祖长拳、土陶制作技艺(黑陶瓦盆制作艺)、庙会(海浮山庙会)4个项目列入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完成了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资金申报,我县7个非遗传习点1个非遗场所列入报送范围。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在临朐中学、外国语学校开展了试点工作。
(五)推进镇村历史文化展示点建设
2017年,全县有35个村完成历史文化展室建设,另有60多个村正在积极筹建历史文化展室,淌水崖水库纪念馆、牛寨村史馆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展示“十百千”示范点。
附件:1.临朐县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产统计报告
2.关于印发《2018年全县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
心达标提升建设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