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朐籍"中国好人张兴芬":爱心点滴汇聚大爱
18年前的她正直妙龄尚未婚嫁,下班的一次偶遇,把她和一名先天性残疾的孤女联系在了一起,从此,世间便演绎着“人间大爱”。她——就是荣登中国好人榜的山东临朐县城关街道北苑小学的语文教师张兴芬。
1月30日上午,在山东临朐县关街道北苑小学,见到了今年45岁的张兴芬老师,面前的她留着齐耳短发,随和开朗,说话语调十分轻柔。她介绍道,初见张敏是1996年春的一天,她正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几个孩子在欺负一个小女孩,她连忙上前制止,孩子们跑开了,只剩下一个蜷缩在路边蓬头垢面的小女孩委屈的看着自己,“姐姐,我饿了。”这是女孩对张兴芬说的第一句话。她把女孩领回家,给她做饭吃,看着女孩狼吞虎咽的样子,张兴芬心里酸酸的。
经多方打听,她了解到女孩名叫张敏,患有先天性残疾,左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蜷缩在一起,伸展不开,一出生便被狠心的父母遗弃,后来被一位好心的孤寡老人收养,但不久老人便不幸意外去世,留下了孤苦无依的小张敏。带有先天性残疾的张敏从小受尽了歧视和嘲讽,经常被人在背后喊“怪物”,得知张敏的情况后,张兴芬心里五味陈杂。
当时的张兴芬二十七岁,尚未结婚,父亲刚刚去世,母亲又病重缠身,无法操持家务,家里还有两万多元的债务没有还清,而弟弟正在上学,一家人的生计都依靠张丽芬微薄的收入。起初张兴芬四处打听找人商量是否有人愿意收养小张敏,可是在听完张敏的情况后,均因张敏左手的残疾吃了闭门羹。经过再三考虑,张兴芬决定自己照顾张敏,给予她一个温暖的家。从照顾张敏的那天起,家人,朋友,同事的流言蜚语便压得她喘不过气。一边是沉重的压力,一边又是可怜的张敏,张兴芬最终还是决定了收养张敏,可她的这一抉择,使相恋多年的男友弃她而去。“真正的感情是经得住考验的,我一定能找到愿意和我一起抚养张敏的人。”张兴芬暗暗下定决心:即使一辈子不嫁人,也绝不会放弃张敏。
29岁那年,张兴芬遇到了现在的丈夫,一个愿意与她一起抚养张敏的男人——侯树庆。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婚后丈夫以宽广的胸怀支持着张兴芬,对张敏的关爱甚至超过张兴芬,夫妻二人的关心和爱护使张敏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他们用伟大的母爱和父爱温暖着这个不幸的女孩。在有了自己的女儿后,张兴芬在亲生女儿和张敏之间难以平衡,都说血浓于水,张兴芬却把情感的天平偏向了张敏这一边,以至于现在的张兴芬都对自己的女儿心怀愧疚。
2009年,张敏以617的高分考入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在大学四年期间,张敏先后被评为“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山东省高等院校优秀学生”、“山东省高等院校优秀毕业生”等30多项荣誉称号,山东农业大学在听说张敏的身世后减免了张敏的学费并为她提供了很多帮助。2013年张敏被直接保送本校研究生。张敏用她的一张张喜报、一个个荣誉给了张兴芬最大的回报和安慰。
“亲爱的姐姐您好,祝您节日快乐!虽然我一直喊您姐姐,可在我心里您就是我的妈妈。是您给了我希望,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妈妈,谢谢您!……”读着张丽发来的短信,张兴芬忍不住热泪盈眶。提起对张敏的期望,张兴芬说:“期望张敏努力学习,读完研究生,继续考博进行深造”。
在从事教学工作的26年来,张兴芬对自己班上的孩子也是倾注了无尽的爱,她说“每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宝贝,我要用自己的爱心,呵护他们,帮助他们,为他们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市优秀孤儿学生妈妈”、“市师德模范”、“最美妈妈”、“中国好人”……一项项荣誉为她的平凡善举做了最好注解,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妈妈。
都说血浓于水,在张兴芬的身上我们却看到了汗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我们在想,生存和活着两者的不同,张兴芬用行动诠释了准确的答案。人生漫漫,有些人追求衣食无忧的生存,有些人追求有道义有博爱的活着,生存只是一种肉体的存在与寄托,而活着,则是有感动,有爱心,有责任,有博爱的存在。
上善若水,大爱无疆。18年来,她含辛茹苦抚养着残疾孤女,用骨血亲情谱写了一曲人间大爱;用自己平凡的举动,诠释着生活中舍与得的真谛;她用自己淳朴、善良而又倔强的行动,改变了一个残疾孤儿的人生!
上一条:
临朐县"三注重"激活三区支教教师活力
下一条:
山东临朐转调创驱动农业集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