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形势下急需解决农民工五大热点问题
作者:sousuojia.cn 来源:linqujob 日期:2017-09-12 浏览

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我国农民工群体呈现出就业困难、工资普遍下降、劳动争议案件增多等现象,农民工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业内人士认为,在这种新的就业困难与历史积累的权益维护问题叠加、近期困难与长期矛盾相互交织的情况下,各地应着重研究5个热点问题,切实维护好农民工权益。

就业,是农民工发展之基,事关农民工生存。据权威部门统计,今年返乡农民工有7000万人左右,比常年多10%。春节后,返乡农民工的80%已经返城,其中约有1100万外出农民工尚未落实工作岗位。其余20%以下的返乡农民工还在寻找工作或创业、务农。下半年,农村还将有700万初、高中毕业未升学的“后生”进入市场。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突出矛盾与技能人才相对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并存,农民工正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

培训,是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关键。据权威部门统计,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只掌握一般性技能、比较适应体力性劳动的农民工失去工作岗位较多,迫切需要大规模开展应急性和实用性的培训。除了缓解近期就业困难外,我国需要培养一大批掌握专业技能的农民工,以适应未来产业升级的需要。然而目前农民工培训中多头培训、资源分散、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相脱节、农民工参与积极性不高甚至少数培训机构套取财政补助资金等现象的出现,说明相当数量的农民工培训质量不高。这不仅将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可能贻误提高新一代农村劳动者的好时机。

工资,是维护农民工权益的重点。目前,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出现反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在春节前返乡的农民工中,被拖欠工资的占5.8%,其中失去工作的返乡农民工中有8%被拖欠了工资。当前部分困难企业可以通过双方协商,合理调整工资水平。对不得不实行经济性裁员的企业,可在企业与工会或职工平等协商一致后,在一定时期内,分期支付经济补偿金,但不欠薪是“底线”。

合同,是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有力保障。受金融危机影响,当前失去工作岗位的农民工求职就业难与原本流动性大、季节性强的行业和小企业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的情况相互交织,给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调查显示,目前餐饮、娱乐、旅游等服务业、中小建筑企业以及中小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特别是季节性用工和临时性岗位,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普遍偏低。这种状况不利于稳定农民工就业岗位,特别是发生劳动纠纷时,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往往处于被动地位。

社保,是维护农民工权益的重要体现。今年以来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率出现了负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民工就业人数减少,工资水平下降,以及困难企业一定期限内缓缴和减少社会保险费政策的实施。2月底,农民工参加养老、医疗、工伤保险人数分别比上年末下降了97万人、167万人和140万人,降幅分别达4%、4.8%和2.8%。由于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和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衔接办法尚未出台,相当数量的农民工由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门槛高”、自身流动性强等原因,参保不积极,有些已参保的农民工在跨地区流动时选择退保。同时,医疗保险中存在着关系接续、异地就医和费用结算服务等方面不到位的问题,农民工参加各项社会保险的覆盖面从总体上仍然偏低。

有关部门表示,今年是农民工工作受到严峻挑战的一年,也是蕴含重大发展机遇的一年。越是困难的时候,越应看到转危为机的有利条件。要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时机,以促进农民工就业为首要任务,以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维护土地承包权益为重点,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