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遇压力不习惯看心理医生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上班族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压力会引起心理和生理两方面问题,毫无疑问,职场压力是职场上的绊脚石。近日,一项职场抗压力调查中多数职场人感觉压力大,但向心理医生求助解压者很少。
金融危机加重心理压力
参与本次调查的男、女性比例约为1:2,其中男性为250人,女性为510人。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定程度上都会感受到来自职场的压力,42.11%的人认为这种压力“一直存在,没有变化”,而有17.76%的人认为“金融危机后明显加重”。
小梁从复旦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了某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外资企业收入令人称羡。但需要承受的压力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知道,所以有“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的说法。小梁透露,每次在做一个项目的过程中,大家都有“完成这次任务后立马交辞职报告”的念头,可见压力有多大。
小梁笑着说:“看在收入的面子上,两年了,我的辞职报告一直没有动笔。”不过最近他真的有点心烦,“金融危机对外资企业的冲击很厉害,说不定明天一上班就会接到人力资源部的通知,让你整理东西走人呢。”小梁觉得自己还好些,因为是男生,公司里那些女生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
压力的来源存在多元性,在760位被调查者中,331人认为“工作要求高”,212人认为压力来自“家庭负担,”,128人受“人际关系复杂”之困,另外,89位“房奴”“车奴”把压力归罪于物质消费。
仅0.26%求助心理医生
调查显示,10.92%的人“压力很大”,健康危机表现最多的是失眠,或者常做恶梦。此外还有的职场人说自己似乎得了强迫症,比如明明一个数据已经看过两三遍了,但仍然不放心,还要再看一遍。有些职场人甚至还怀疑自己出现了抑郁迹象。
那么,职场人“感受压力大时,排解的方式”如何选择?从调查的数据来看,传统的方式仍被普遍沿用,35.13%的人选择“找朋友或家人倾诉”,33.68%的人会通过“运动、听音乐等”方式减压,17.37%的人干脆“请假自我休整”。在760位被调查者中,只有2人会向心理医生求助。
之所以承受压力时,不会首先去找心理医生,在公关公司工作的林告诉记者:一方面不清楚自己的压力到底有多大,是否到了该寻医的程度,因为职场上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存在压力,有时觉得跟别人比起来,自己的这些压力也不算什么。另一方面,心理医生既花钱又花时间,对职场人来说时间相当珍贵,平时连休息都很难完全保证,哪还有时间去看心理医生呢。
另外一位被调查者认为,心理治疗跟“找朋友或家人倾诉”的效果没有太大区别,心理医生无非也是让你“倾诉”,然后给出一些分析和应对方法。其实,现代职场人都有类似“心灵鸡汤”类的知识积累,只要学会调整心态,不一定要找心理医生。看来心理治疗在职场人中的接受度不高。
职场人要有点“阿Q精神”
在减压方法的选择中,记者希望“忍着”的群体不要太多,但仍有92人“不知道怎么办”,占总数的12.11%,这个数据令人担心。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据了解是与对减压方法的认可度有关。调查显示,63.29%的人认为减压“当时很有效,但回复发”,25.92%的人认为“有一些效果,但不明显”,这两个数据相加,就已达到了近八成,更有7.63%的人“完全不相信有减压方法”,剩下的人数则少得可怜,只有3.16%的人认为“效果很好,每次都会用”。
某IT公司部门主管邵先生说:职场上,压力是常态。压力有时是市场给的公司给的,有时也是自己给的。没有压力,社会就不会进步,公司也不会发展,个人更不会成长。减压固然需要,但不要奢望减压之后压力从此销声匿迹,往往这个压力解决了,另一个压力又产生了,要进入职场就要做好经受压力的准备。其实,生活中哪里没有压力呢,即使不上班,在家也会有压力,除非你是个不会思考的人。
既然压力是常态,邵先生建议职场人都应该有点“阿Q精神”,不要过于自尊和敏感,也不要过于聪明,多来点“儿子打老子”式的“精神胜利法”,遇到压力绕过去,也是可行的。
金融危机加重心理压力
参与本次调查的男、女性比例约为1:2,其中男性为250人,女性为510人。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定程度上都会感受到来自职场的压力,42.11%的人认为这种压力“一直存在,没有变化”,而有17.76%的人认为“金融危机后明显加重”。
小梁从复旦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了某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外资企业收入令人称羡。但需要承受的压力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知道,所以有“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的说法。小梁透露,每次在做一个项目的过程中,大家都有“完成这次任务后立马交辞职报告”的念头,可见压力有多大。
小梁笑着说:“看在收入的面子上,两年了,我的辞职报告一直没有动笔。”不过最近他真的有点心烦,“金融危机对外资企业的冲击很厉害,说不定明天一上班就会接到人力资源部的通知,让你整理东西走人呢。”小梁觉得自己还好些,因为是男生,公司里那些女生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
压力的来源存在多元性,在760位被调查者中,331人认为“工作要求高”,212人认为压力来自“家庭负担,”,128人受“人际关系复杂”之困,另外,89位“房奴”“车奴”把压力归罪于物质消费。
仅0.26%求助心理医生
调查显示,10.92%的人“压力很大”,健康危机表现最多的是失眠,或者常做恶梦。此外还有的职场人说自己似乎得了强迫症,比如明明一个数据已经看过两三遍了,但仍然不放心,还要再看一遍。有些职场人甚至还怀疑自己出现了抑郁迹象。
那么,职场人“感受压力大时,排解的方式”如何选择?从调查的数据来看,传统的方式仍被普遍沿用,35.13%的人选择“找朋友或家人倾诉”,33.68%的人会通过“运动、听音乐等”方式减压,17.37%的人干脆“请假自我休整”。在760位被调查者中,只有2人会向心理医生求助。
之所以承受压力时,不会首先去找心理医生,在公关公司工作的林告诉记者:一方面不清楚自己的压力到底有多大,是否到了该寻医的程度,因为职场上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存在压力,有时觉得跟别人比起来,自己的这些压力也不算什么。另一方面,心理医生既花钱又花时间,对职场人来说时间相当珍贵,平时连休息都很难完全保证,哪还有时间去看心理医生呢。
另外一位被调查者认为,心理治疗跟“找朋友或家人倾诉”的效果没有太大区别,心理医生无非也是让你“倾诉”,然后给出一些分析和应对方法。其实,现代职场人都有类似“心灵鸡汤”类的知识积累,只要学会调整心态,不一定要找心理医生。看来心理治疗在职场人中的接受度不高。
职场人要有点“阿Q精神”
在减压方法的选择中,记者希望“忍着”的群体不要太多,但仍有92人“不知道怎么办”,占总数的12.11%,这个数据令人担心。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据了解是与对减压方法的认可度有关。调查显示,63.29%的人认为减压“当时很有效,但回复发”,25.92%的人认为“有一些效果,但不明显”,这两个数据相加,就已达到了近八成,更有7.63%的人“完全不相信有减压方法”,剩下的人数则少得可怜,只有3.16%的人认为“效果很好,每次都会用”。
某IT公司部门主管邵先生说:职场上,压力是常态。压力有时是市场给的公司给的,有时也是自己给的。没有压力,社会就不会进步,公司也不会发展,个人更不会成长。减压固然需要,但不要奢望减压之后压力从此销声匿迹,往往这个压力解决了,另一个压力又产生了,要进入职场就要做好经受压力的准备。其实,生活中哪里没有压力呢,即使不上班,在家也会有压力,除非你是个不会思考的人。
既然压力是常态,邵先生建议职场人都应该有点“阿Q精神”,不要过于自尊和敏感,也不要过于聪明,多来点“儿子打老子”式的“精神胜利法”,遇到压力绕过去,也是可行的。
上一条:
职场人际沟通15大技巧
下一条:
潘学元会见华电集团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