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外包”能否促贫困大学生就业?
作者:sousuojia.cn 来源:linqujob 日期:2017-09-12 浏览

千军万马挤“就业桥” “寒门学子”就业更艰难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格外严峻。在浙江,2009年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为23.26万人,比2008年增加1.77万人,增幅为8.2%,同时,2009年招聘单位提供的岗位数的下降幅度在30%以上。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到3月份就业率仅为4.9%。  
和一般的大学毕业生相比,“寒门学子”在求职中的劣势很明显:社会关系单一、求职经费少、求职门路狭窄。老家江西抚州的小兰(化名)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大四学生。从2008年10月开始找工作,他已经到数十家企业进行面试,目前还没有达成就业意向。回顾自己求职的教训,他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相关的实习经验。他告诉记者,妈妈没有劳动能力,妹妹读大学,全家收入都靠父亲种田,自己平时也在勤工俭学、兼职做销售等,但都是以赚生活费为目的,大学期间的每个寒暑假,有的同学会找单位系统实习,他就赶回家里帮父亲干农活,“之前我没有想到工作经验这么重要”。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工部部长吕金海表示,很多贫困大学生因为经济和心理的压力,很少有担任学生干部或参加社团活动的培养和锻炼经历,因而团队合作、语言沟通交流以及人际交往能力都比较弱,就业竞争力相对不高。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不少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放弃了考研或已经保研的资格,就业成为他们的唯一出路。如小艾(化名)是浙江工业大学大四学生,由于家境困难,学校每年向她提供6000元满额助学贷款。靠着自己的努力,她多次获奖学金,并一直想读研深造。但是半年前,她放弃了这一想法,决定先工作。“现在的工作不好找,我怕读研后会更困难。”小艾说。  
“如果贫困大学生不能及时就业,其家庭就会雪上加霜,所以要特别用情、用心、用力。”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蒋胜祥说。     
“服务外包”促就业 学校、学生皆称好     
为了帮助占浙江省应届毕业生人数12%的贫困生就业,2009年浙江省教育厅启动了“浙江省高校‘寒门学子’就业关怀计划”试点工作,计划由人力资源类企业为贫困大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就业协助方案,其中包括一对一配备“就业助理”,由人力资源专家担任“就业导师”实行有针对性的就业辅导等。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生部副部长李虎告诉记者,高校如今全员促进就业,内部已充分挖掘潜力,在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借助更多的“外力”,如把服务“外包”给有经验的企业值得尝试。  
据介绍,第一批试点院校为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国计量学院等4所高校,每所学校在自愿报名基础上各选取50名应届“寒门学子”来接受免费就业指导与服务。费用由高校“买单”。运作方杭州明图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下简称“明图教育”)则按学生的求职意向进行分组,每10至12人编为一组,每组提供相应的“就业导师”与“就业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