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困局
作者:sousuojia.cn 来源:linqujob 日期:2017-09-12 浏览

校园宣讲会取消、招聘计划缩减……日渐蔓延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今冬本就面临就业压力的大学毕业生们感到了更深的寒意。最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毕业生在重压之下展现出了难得的自信和乐观,从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他们的成功,为依然奔波于求职路上的莘莘学子提供了借鉴。

定位和心态最重要

这几天,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09届硕士生王杰一直穿梭在北京国贸、亮马桥的写字楼间。很多同学都在为找工作而发愁,他却在为该去哪儿工作而“发愁”。11月以来,他接连收到了三家企业的录用通知:一家基金管理公司、一家证券公司和一家欧洲石油公司。

“如果说我找工作的过程和别人有一些区别的话,就是在一开始先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估。”王杰告诉记者,“考虑到自己的口语表达、专业和今年经济危机的影响,我不认为那些热得发烫的投资银行和咨询公司会轮到我头上,因此我根本没花精力在那些公司上。”最后,王杰把自己的求职目标锁定为本土金融企业和与专业相关的能源企业,有针对性地向20多家相关公司投了简历。他觉得,从长远看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空间很大,目前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时候,“只要能够尽早跨入这个行业,而不一定是这个行业中的高端企业,一样会对以后的发展产生有利影响。”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投递简历的公司中,有10多家给他回了信。王杰的经历也印证了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党委书记周石的看法:本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对金融、外贸、房地产等行业的影响非常严重,但这并不意味着去这些行业求职就完全没有机会。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09届本科生黄涵也已经解决了工作问题。在前不久举行的苏州高新区专场招聘会上,黄涵签下了一家专门为通信设备和医疗设备提供铝合金零件的芬兰企业,月薪在2500元左右。“首先解决生存问题。”黄涵坦率地说,“我们专业一开始收入都不高,大家都很现实。干这一行,工作经验很重要,还是要看长远的。”现在,黄涵所在的班中决定找工作的20多位同学基本都已经签约,其中不乏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比亚迪汽车这些大型制造类企业。

“我建议大家把对工作的期望值调整到一个合理的程度,不要自怨自艾、妄自菲薄。”哈尔滨工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田振辉说。准确的定位和稳定的心态是成功的前提。“应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第一份工作只决定你目前的状况,它并不是最重要的。”周石说。

早动手是关键

早动手、早准备,持续投入,是求职成功的毕业生们得出的又一条成功经验。

早在11月初,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09届硕士生张娇就得到了一家门户网站的产品经理职位,并签订了工作协议。“我之所以找工作比较顺利,是因为准备的早。包括各种信息、面试技巧、简历制作等,都需要早早投入。”实际上,9月下旬,张娇就开始了这些准备工作。除此之外,她还专门上了一个培训班,学习面试技巧,尤其是如何挖掘个人能力上的闪光点。“这个培训对于我找工作还是很有帮助的。比如要面试快速消费品类的企业,就要注意在介绍中突出你的财务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