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主动离职达88%
作者:sousuojia.cn 来源:linqujob 日期:2017-09-06 浏览
时下,虽然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仍有许多用人单位抱怨总是留不住人,青年员工频繁跳槽。 

  不久前,麦可思发布的《2010年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211”院校是22%,非“211”本科院校是33%。2006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内平均工作单位数,“211”院校为1.7个,非“211”本科院校为1.9个,平均每人换过将近两次工作。其中,俗称“跳槽”的主动离职竟占到了88%。而北京市曾对96家用人单位做过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大学毕业生首次就业后3年内跳槽率高达70%。 

  广州某人力资源公司总经理杨希宏曾指出,他们对珠三角部分企业的调查发现,企业新招进的大学生一年后留下来的竟不到20%。为此,有的企业招聘时刻意回避应届生,一些中小企业甚至患上了“名校恐惧症”。为此,有媒体报道,如今部分企业为防止员工跳槽,竟扣押他们的毕业证、户口迁移证等证件。 

  为何当前应届生就业后难过“三年之痒”?《2010年大学生就业报告》发现,当下毕业生跳槽更为前途而非“钱途”。在对主动离职的原因分析中,“个人发展空间不够”居首位,占31%,其次是“薪资福利偏低”(25%),第三位为“想改变职业或行业”(13%)。  
  沈阳某人力资源公司在2006年对沈阳青年的一项调查也显示,63%的青年会因“发展空间小”而考虑换工作。这一因素成为影响青年跳槽的首因。 

  可见,如今的年轻人越来越重视长远发展,而非眼前利益了。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年轻人跳槽原本是一种趋利避害的正常选择,无可厚非,但如此频繁的人才流动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查建中认为,年轻人热衷跳槽会使企业员工队伍不稳定,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跳槽年轻人的数量如此之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专业教育中产学脱节。”查建中说,一方面,如今学生在校期间很少有机会接触社会,对毕业后的就业环境不了解;另一方面,企业除了能看到学生的表面情况(如文凭、考试成绩)外,对学生的能力、素质也缺乏了解。 

  今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发布的《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8-2010》指出,大学生对就业能力的认知与企业需求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企业最看重毕业生的五个方面包括:责任心、敬业精神、口头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校生对此的排位则是:解决问题能力、外语能力、计划协调能力、学习能力、计算机能力。其中,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更是被企业列为“重要性最低的五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