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县“十百千”培训工程戏曲培训班有感
作者:sunruihong 日期:2017-01-05 浏览

刚刚送走雪舞飞扬的昨日,2016年12月28号便迎来了温暖如春的戏曲培训学习。当看到县文化馆的唱歌能手,素有临朐“小百灵”之称的张艳红发的这则学习微信后,我兴致勃勃的做好了学习的准备,腾出功夫,欣然前往。

当踏进文化馆四楼非遗传承中心,一些吕剧团的团长和演员,不顾严寒,一大早,已从很远的路程提前赶到了,学习的渴望都跃然脸上。

县文化局局长杨维政和县文化馆馆长李咏梅,分别热情洋溢的讲了吕剧的魅力和今后的发展,吕剧是临朐戏曲的骄傲,并殷切希望吕剧在临朐大地上根深叶茂!

应邀从潍坊赶来授课的吕学琴老师,机缘巧合,她也是临朐的女儿,老家是寺头镇宫家庄村,是郎咸芬老艺术家的学生,国家一级演员,她朴实谦逊,轻声细语的简单讲了吕剧的由来:1915年前后,原属广饶县牛庄的时家村(今已划为东营区)老艺人时殿元,也曾以纸糊毛驴,化装演唱《王小赶脚》,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人们便把它称为驴戏,由于这个称号欠雅,经一些文人的推敲音译成了“吕戏”。1923年,这种驴戏进了济南府,演出的主要剧目是《吕洞宾打药》,当地群众不明白这个剧种的来源,只听说叫“驴戏”,又由于主要剧目是“吕”字打头,观众就把它称为吕戏。吕剧的“吕”字,原是二十五户为一闾的“闾”字。意思是街坊邻里戏、家乡戏。以后在辗转、流传中,把“闾”简化为“吕”。过去说琴书,大多是两口子或一家人搭档,演唱的内容又多系反映男女爱情的。两口为“吕”,因而就叫吕戏(吕剧)。吕剧又称化装扬琴、琴戏,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行于山东和江苏、安徽、东北三省部分地区,起源于山东以北黄河三角洲,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迄今有100多年历史,1900年前后搬上舞台,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国25个分团。

临朐县“十百千”培训工程戏曲培训班有感

  

吕剧的演唱方法,男女腔均用真声为主,个别高音之处则采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处理,听起来自然流畅。吕剧的唱腔讲究以字设腔,以情带声,吐字清晰、口语自然。润腔时常用写滑音、颤音、装饰音,与主要伴奏乐器坠琴的柔音、颤音、打音、泛音相结合,以及上下倒把所自然带出的过渡音、装饰音浑然一体,使整个唱腔优美顺畅。吕剧使用的语言属北方语系的济南官话。

说来惭愧,我对戏曲除了欣赏外,别的一窍不通,[深圳门户],但吕学琴老师的讲课,令我近乎痴迷,越听越沉浸其中。

说到唱腔,吕老师说就是唱出感情,要用普通话咬字,用心去唱,字正腔圆。“咬字千斤重,听者自动容”,戏曲是重在表演,说不尽便唱,唱不尽便舞,演得不像,不如不唱,收腔归韵要归的正,演戏的关键是:悟、入、像、扣。戏曲来自于生活,要融入生活,到生活中体验。

临朐县“十百千”培训工程戏曲培训班有感

  

讲到气息运用,吕老师说演出前越放松气息越流畅,找准气口是至关重要,这是基本功,要不间断的反复训练。吸气时要像闻花一样,慢慢的,气沉丹田;呼气时要像吹灶台上的灰尘一样轻柔。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说到舞台上的表演时,吕老师一再强调眼神随手走,眼神一定要跟上,她边讲边唱边示范,耐心细致,当唱到《李二嫂改嫁》里面的“对孤灯,想往事,暗暗伤心”时,声情并茂,只见她眼圈泛红,眼泪既出,饱含真情,让人无不产生共鸣。

临朐县“十百千”培训工程戏曲培训班有感

  

要成事,先做人,人品即戏品!戏曲艺术没有对错之说,只有高低之分,从吕学琴老师的身上,让人不止学到了戏里戏外的好多东西,更要真诚待人,静心做事,感恩一切,扎实钻研,既然走上戏曲这条路子,既然喜欢并爱上戏曲,就一如既往,轻松快乐的走下去,不忘初心,一心朝前,要为喜爱的艺术,为临朐“小戏之乡”锦上添花。相信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指示精神下,在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县文化馆李咏梅馆长的热心带领下,在各剧团和众多新老演员的齐心协力下,我有足够的理由深信:临朐吕剧的春天已经到临!

临朐县“十百千”培训工程戏曲培训班有感

  

冬去春来,转眼,新年将至,值此新春伊始,唯愿更多的临朐儿女,关爱吕剧,欣赏吕剧,心系吕剧,传承吕剧!祝愿吕剧、京剧、周姑戏、小品、快板等传统戏曲曲目,在吉祥厚德的临朐大地上再绽新花!

作者简介:张立红,女,1972年生,汉族。笔名:恬愉。热线博客网名:恬愉爱。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人,县作协会员,在县杨善职业中专89级幼师班毕业,山东青州《弥水》杂志协会会员,先后在《沂山风》《临朐文学》等报刊发表诗歌作品多首,并于2015年元月出版诗集《为了玫瑰》。

诗是灵性的花朵,与诗歌相遇是一种幸运,它免于喧嚣和浮华,置身于诗的大花园,人生充实而如饮甘泉,愿把美好寄托在诗丛中!与散文相遇,是人生路上的另一种美丽.为了玫瑰,给刺浇水!我爱诗,诗是我永生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