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如其来的裁员,如何逆袭?
作者:linqujobcom 日期:2015-04-23 浏览

裁员应该是职场人士最不愿意遇到的事情,但没经历过裁员的职场,也是不完整的。

早前,诺基亚和雅虎这些大公司的员工都纷纷遭受裁员,但因为是是大公司,所以不少听到风声的互联网公司,马上就像他们伸出了橄榄枝。但是,如果我们所在的公司不是名企,而是小公司,在不幸遭遇被裁,该如何面对?

当遭遇裁员,如何为自己创造竞争力?

遇到裁员的尴尬,员工该迅速、正确地规划自己下一步的职场。 

首先,应该找出自己职业的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方向,检查自己的职业竞争力是否处于被动局面,掌握并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是被裁员后的关键。 
  
第二,要找出自身职业竞争力错位的内外因。究竟导致职业竞争力错位的原因是市场、行业的萎缩还是个人竞争力的问题。如果是内因,应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如是行业原因,现在被裁对于员工来说,可能是好事。所谓,裁员裁出竞争力。

那对于员工来说,可以从三方面来考量自己的竞争力。第一,是资质竞争力。比如人力资源主管需要的是具有MBA资质的人才,你是否具备了这个条件?第二,阅历竞争力。以产品经理为例,在过去的工作经历中,是否有相关的技术和工作经历呢?第三,是资本竞争力。你是否具备职业气质所应有的特性,你的特点的优势是否与相关的职业气质想吻合。一般来说,从这3方面,就可以得出你究竟具备什么样的竞争力。再从这3方面找原因,调整自己。如果是行业受影响,如市场空间缩小、企业业绩的压力变大、企业收支受阻等原因而导致公司裁员,那么,对于员工来说,离开这样的市场,越早越安全。裁员后,可以通过职业定位,叠加型职业设计制造出被市场所认可的职业竞争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这样一来,可以力挽狂澜。裁员裁出了竞争力。 

除此之外,遭遇裁员,有哪些权益可以向公司争取?在办理离职手续时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最坏的时候,这是能为自己做的最好的打算。

不同地区的员工赔偿数额不同是否合理?

在参照赔偿是否合理时,员工首先要看劳动合同是和所在企业哪个国家的实体公司签订的。如果赔偿金额符合当地法律规定,就是合法的。至于X的部分,不在法规范围内,所以没有标准可言。由于不同国家法规不同、经济水平不一,所以企业境外分支机构的赔偿标准并不是个恰当的参考依据。不过,专家表示,如果一家企业对于处于弱势群体的员工给予的补偿金明显低于其他员工,可视为歧视。

员工若迟迟不愿解除劳动合同,其后果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赵星海律师说,从法律上来看,满足裁员条件和程序的,企业可以单方面解除;不满足条件和程序的,属于违法解除,如果员工不愿意解除,则企业不得解除。

而对于员工来说,拖延的时间长短也会带来不同的影响。

在企业刚刚宣布裁员时,员工用公开抗议的方式来表达不满,往往能够获得媒体和同行的高度关注。这样一来的好处是同行会开放大量岗位,以便藉此吸引到相关人才,而员工也能就此尽快获得新的就业机会。

但如果员工不愿签署离职协议,迟迟留在公司不走,其实弊大于利。说:“企业要实行大规模裁员,肯定已经做过报备,尤其是在做经营调整时,往往会把整个部门都取消掉,相应地,这个部门所负责的业务也就不会继续经营,相关的工作职位也会一并取消掉。员工如果执意留下,就不得不面临转岗,无法发挥所长,影响个人发展。”另外,拉锯战也会使员工产生长期的负面情绪。

至于拖得越久,是否赔偿就一定越高,在看来,并不能一概而论。虽然有一些先例,但由于法律中没有相关规定,所以只要赔偿合法,企业坚持不做修改,从法律上讲也没有错。

如果认为企业做法不合理,如何诉诸法律途径?

首先应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应在收到裁决书后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就是“先裁后审”制。

从具体操作角度来说,我们以不满赔偿金为例。

首先,不要签署任何协议。同时,注意保留所有的协议文件,以便在仲裁时作为证据。递交仲裁申请一定要找个合适的时间,且不影响上班,否则企业能以旷工为由开除你。仲裁庭受理后,就会向企业发出通知函。

一般,仲裁庭会先给员工和企业商议的时间,双方可以在此时一起商议一个各自都满意的离职条件,假设讨论出一个双方都接受的赔偿金额,那么就能顺利达成和解。如果双方无法协商一致,法院会按照劳动法规的相关规定,也就是以N+1标准裁定赔偿。

签署竞业禁止协议有哪些注意事项?

所谓的竞业禁止协议,通俗点说是指禁止员工在离职后加入竞争对手的公司,或是创建与原单位业务范围相同的企业。

而强调,签署竞业禁止协议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员工在离职后,企业需要每月向离职员工提供补偿金,提供的最长期限是两年。补偿的额度由岗位、要求、工作内容决定。如果用人单位不约定补偿金或不实际支付,则协议无效。

在决定离职后,怎么样才是完成离职了?

介绍,完整的离职手续包含几个步骤:

1 企业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据;

2 办理个人档案和公积金、社保的移交手续;

3 在网上完成退工手续的登记;

4 返还劳动手册,给劳动者退工单;

5 若员工在岗期间考到了证书,离职时单位需退还。

如果员工找到了新工作,应当让新单位的HR来配合完成交接,确保社保不会断档。

如果没有找到工作,也应当索要档案去向地址、个人社保和公积金账号,避免下次入职的时候不能完整地交给新东家,给自己造成损失。如果没有找到新东家,个人档案需要暂时挂靠到街道。

原东家的五险一金应当交到什么时候?

说,根据相关法规的规定,员工最后的工作日签署在哪个月,公积金就会缴纳到哪个月。如果员工是在7月初离职,企业仍应缴纳其7月的五险一金。另外,如果不能办理完成退工手续,那么社保、公积金就需要继续缴纳下去。也就是说,如果原东家在你离职后迟迟没有将你的社保、公积金转移到你的新单位或封存办,那么到完成移交前,它都有义务帮你缴纳。

值得提醒的是,由于从公司账户到个人账户有滞后性,因此要到下个月才能查到公司这个月的缴纳情况。

迁移五险一金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社保:如果是继续留在本地工作,只需要在本地完成账户在两家公司间的移交即可。如果是异地转移,则需要在离职城市领取有效的《参保证明》,这样退休后才能做个人账户的合并,让退休金得到保障。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前提是需要累计缴纳社保15年。

公积金:说,由于现在各地公积金没有互通,属于各个城市自行管理的状态,所以异地购房是不能申请公积金贷款的。当然,如果想离开这座城市或异地购房,多数城市可一次性取出之前缴纳的公积金。

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涉及到个人缴纳和社会统筹两个部分。如果是同城移交,操作和社保一样并不复杂。如果是异地移交,说,按规定只转移个人金额,不转移统筹金额。并且,此后医疗保险的统筹部分将按当地的政策缴纳下去。

另外,生育险、失业险、工伤险都实行“当地缴纳当期享受”的险种,不能跨域转移。

企业是否对被裁员工有优先录用义务?

确实有这样的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企业如果开展招聘,那么对6个月内裁掉的员工有优先录用的义务。并且,如果是在半年之内重新录用的话,工作年限应该连续计算。

哪些情形公司不能裁掉你?

专家说,用人单位不得依照中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无过失性辞退”、第四十一条“经济性裁员”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女职工在9个月孕期、3个月产期、1年哺乳期内的;

2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经由国家劳动委员会鉴定,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3 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关于医疗期的长度,根据介绍,工龄小于等于20年的,医疗期为3个月到1年,工龄大于20年的,医疗期会相应延长;

4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医学观察期内;

5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比如应征入伍、义务服役的员工,或是参加平等协商的职工方代表都是受到保护的。

提醒,如果上述情形发生在被宣布裁员到完成离职期间,企业也不得与员工终止劳动合同。另外,与企业连续三次签约的“终身员工”,若在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也不能因经济性裁员而被辞退。

写在最后:

面对公司裁员的问题,员工本身就应有一个心理准备,要有危机感。当代社会的竞争激烈,裁员这样的调整是企业正常运作的方法,对于已经被裁员和可能被裁的员工来说,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去对待。首先,可以尝试寻找自身的问题。公司裁退你,并不代表你的综合素质不够好,工作表现差。也许自己在某些方面还有欠缺,但在寻找问题时还需冷静,比较后才能得出结论。结合企业的业务内容、人际关系处理、开拓市场能力方面相比较,可能只是在某个时期,企业由于编制紧缩等问题,不太适合企业目前的发展方向。留下的员工可能只是在某些条件上更适合企业,仅此而已,被裁退的员工没有必要认为自己失败。企业重视局部的因素,你的长处可以在其他地方得到更好地展示。所以,被裁员不一定就是坏事。 

竞争强,其实机会也就更多。首先要相信自己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到工作,但不要过高的要求薪酬水平,抱着这种心态,可能会找到更适合自己现阶段的工作。可能刚开始的待遇比不上之前的公司,但是工作岗位却很有发展前景,对于工作经验丰富的你来说,新公司会迅速提拔你,机会就掌握在积极工作的人手中。面对裁员,不要到处抱怨,认为别人对你有意见,有人在公司挑拨离间,即使公司这样的情况真实存在,那么,离开反而变成好事。应该学会重新选择和适应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