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人事交错纷繁复杂,挨批评是难免的,尤其当我们对工作的规则和流程还没熟悉的时候。批评的方式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对事,一种对人。受过专业训练的职场人知道,批评别人时要做到对事不对人。最高的境界是三文治式批评法:先表扬,后批评,然后再表扬。可在现实当中,每个批评背后都隐藏着各式各样的主客观因素,因此,现实中的批评很难像理论中的那么纯粹、专业、完美、让人易于接受并且心悦诚服。
有时候批评者心怀善意,却因表达方式不当,让人感到椎心刺耳。有时候批评者动机不良,却会巧言令色,让人无意中中枪。期待所有批评者怀着一颗善良的心用三文治方式来引导你,那是不切实际的。职场是残酷的,不是乌托邦。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如何聪明地面对批评。
我有一个在欧洲工作了十多年的朋友。他说亚洲人面对批评的方式与欧洲人区别颇大。欧洲人习惯了就事论事、公私分明。即便在会议中挨了批评,甚至争个脸红耳赤,下班之后,大家依旧高高兴兴地一起聊天喝酒。亚洲人对批评的态度要敏感得多。很多人把批评看成他人攻击自己、贬低自己的方式,要么马上消沉,要么马上还击,气氛和关系迅速僵化。亚洲人的应对方式以逃避和抗争居多,比较意气用事。
我盘点了常见的意气用事的处理方式,有下面三种:
⒈ 沉默以对。向他提问,他不回答,谈话陷入僵局无法继续;给他发邮件,他不回复,事情无法处理悬在那里。
⒉ 强烈反击。立马摆出一副张牙舞爪的姿态,和批评者争个脸红脖子粗。
⒊ 痛哭流涕。一个劲地哭,奔丧似的,根本无法进行正常沟通。
采取上述三种行为方式的人可能觉得没什么不妥。事实上,只要我们细加分析就可以找到这些行为的弊端。首先,这三种回应方式向批评者展示出一种姿态——你说的东西我无法认同,我不想和你沟通。如此一来,你根本无法得知对方的批评是否出自善意,或者对方有没有难言的苦衷。你也无法弄清楚批评的内容是否言之有据、言之有理。更无从了解批评的原因是你自己的责任,还是对方的误会,抑或是另外有人藏在暗处诋毁你。因此,保持克制和理性,用冷静的方式与对方交流,弄清事情的原委和对方的目的,才能让事情朝着对你有利的方向发展。用激烈的情绪对抗批评,不但无法让自己弄清事实、一洗清白,还把自己推向另外一个困局,招来众人怀疑甚至嘲笑的眼光。因为,过激的反应完全暴露出一个人内心的脆弱、经验的欠缺和能力的不足。
所以,我们说,面对批评的反应体现出一个人的成熟度。这个“成熟度”不是指年龄的大小,而是判断力、应变力、情绪控制力、自我保护力等一系列软能力的强弱。
有以下几种类型的人难以用成熟的方式对待批评:
⒈ 自我感觉良好型:一直以来觉得自己的能力和表现都不错,面对突如其来的批评不知所措;
⒉ 老虎屁股型:反感所有形式的批评,认为都是对方搞错了,对自己很不公平;
⒊ 先入为主型:讨厌那个批评自己的人,认为他对自己有成见,经常针对自己;
⒋ 泼妇骂街型:认为只要据理力争就可以为自己开脱,不惜把矛盾激化,把关系搞差。
用不同的态度对待批评,真的能得到不同的结果吗?
今年年初,我带的团队开始实行比过去更具体严格的绩效管理方法,每个月由专人把各办事处人员的出错情况详细记录下来。 7月份,年中绩效回顾的时间到了,我用这份记录与下属进行一对一的电话交流。在通电话之前的一天,我用Outlook邮箱里的会议邀请功能,把工作记录分别发给相应的下属,并约定电话沟通的具体时间。
这份工作记录是一个电子表格,包含以下内容:
1. 发生月份;
2. 工作内容;
3. 问题描述;
4. 问题结症;
5. 与公司价值观的匹配度;
7. 主管和经理的辅导方式;
8. 改善结果。
Outlook的会议邀请功能是需要被邀请者收到后立即回复是否接受预约的。邀请邮件发出之后,一名四十多岁的下属一直没有回复。
我依时打电话给她,问:“你知道我为什么打电话给你吗?”
她说:“不知道呀。”
我说:“我昨天给你发了会议邀请,今天下午进行年中绩效评估。你没收到吗?:
她说:“没有哦,我没看邮箱。“
我说 : “你先用十分钟看看那份会议邀请里面的内容,然后打电话给我吧。”
十分钟后,她打过来了。
我问: ”你对这份工作记录有什么看法?“
她沉默良久,说:”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经常出错。“
我问: “你觉得这些工作难度大吗?”
她说: “没有呀。”
我问: “这些工作对于一个老员工来讲应该是小菜一碟。为什么你还频繁出错呢?”
她沉默。
我说: “你分析一下出错的原因吧。”
她继续沉默... ...
这次交谈在她的沉默中勉勉强强地完成了。不用我说,大家也能猜到结果了吧?这是一次毫无建设性的交流,而且气氛很僵。
另外一个下属的反应则完全不同。她是一名三十来岁的员工,一收到我的会议邀请马上回复。我和她的交谈如期开始。
我问同样的问题: ”你对这份工作记录有什么看法?“
她说:“我觉得它很好呀,可以让我了解到自己工作上的不足。”
我问: “你觉得这些工作难度大吗?”
她说: ”不大。但是可以看出我在XX方面还需要加强。“
我说: ”很好,你看出来了。你在YY方面有明显的改进,XX方面还是做得不够。“
她说: ”是的。我当时是这样这样的。现在看来应该那样那样。“
我说: ”嗯,没错。“
她说: ”其实这个登记表里面有个别内容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可能是我和登记人之间沟通上有误会吧。“
我说: ”好,你说来听听。“
... ...
这次交谈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了一个小时。这位员工不但让我感受到她乐观进取的工作态度,而且对记录中某些错误的内容进行了澄清。大家觉得,这是不是一次富有成效的交流呢?
有人问:那如果批评的方式有问题呢?比如在办公室里当着大家的面大呼小叫地批评,该怎么办?
我的看法是,对方的批评方式不当,是他个人的事。明智的人不会把自己搭进去和对方搞在一起。如果他吼你也吼,他爆粗你也爆粗,只能表明你和他是同一种货色而已。因此,即便对方批评的方式十分恶劣,也不要被他牵着鼻子走。冷静方能找出个中真相和解决之道。
如何理智的面对工作中的批评?建议这样做——
冷静地告诉对方:“谢谢你的指教。我会仔细想想你提到的问题。”
给自己几个小时,甚至一天时间平复情绪。
拿出纸和笔,写出批评中靠谱的成分和不靠谱的成分。
想一想批评者是怎样发现问题的,是别人告诉他的,还是你说了不该说的话或做了不该做的事。
当批评者的做法很低端时,不要和他一般见识,要站在更高的层次分析问题,思考对策。
当批评者对你有成见时,要保持自信,因为,我们比任何人更了解我们自己。
与批评者约一个时间,坐在一起用开诚布公、坦率务实的方式讨论他对你的批评。
最后,送给各位读者这句话——
Criticism is information that will help you grow.